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碧水源发布“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4-02-28来源:碧水源

为践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常会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中国城乡旗下碧水源发布了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

全文如下: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或“公司”)为践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常会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公司结合发展战略、经营情况,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切实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举措如下:

一、坚持战略定位与科技创新,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碧水源自创立以来,始终坚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坚持以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问题,持续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水处理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日,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70亿吨,已发展为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标杆企业、全球领先的膜装备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位列“全球水务50强”第36名。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方面夯实价值创造基础,深耕细作、苦练内功,不断改善经营,做优基本面,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另一方面促进市场价值实现,重视市场反馈,合理引导预期,传递公司价值,增进各方认同,促进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共同成长。

1. 锚定“12256”发展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碧水源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水务行业形势,对标同行业企业的基础上提出“12256”发展战略:即打造以膜技术为引领的世界一流水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个国际领先”优势,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工业零排“五大业务领域”重点发力,聚焦主责主业、产品持续领先、提升市场份额、做实项目管理、优化资产布局、强化价值机制“六大增长引擎”,为解决我国城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公司通过强化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为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不断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引导公司各业务板块可持续稳步发展,全面提升公司高质量发展。

2. 聚焦科技创新,释放新质生产力

碧水源稳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近两年,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创近年历史新高。2023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推动组织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相关科研项目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优秀奖、中国膜行业专利金奖、水业中国“星光奖”等荣誉。膜技术产品荣获中国专利奖、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金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等。公司累计参编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22项。碧水源被评为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获2023年北京企业百强第74名、制造业企业百强第21名、高精尖企业百强第8名。

近年来,公司膜产业链高端领域原创技术实现新突破。公司持续优化高端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技术,实现国产海水淡化膜走向国际市场,公司自主开发的双膜海水淡化集成技术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公司完成高效分盐GT、GH系列高端纳滤膜开发,成功应用于中海油油田回注水、亿利化学工业高盐高有机零排项目,同时公司在钢铁、电力、煤化工等多领域中标国产化膜替代项目,实现公司包括高端纳滤膜在内的国产膜替代之路;公司聚力攻克聚酰胺脱盐层合成技术难点,用国产聚乙烯(PE)隔膜为原材料,替代进口无纺布与聚砜,制备出的新型纳滤、反渗透膜产品成本可降低20%,有效缓解了膜产品制备原材料依赖;公司自主研发的V-MBR装备加速升级,在具备同时实现节能、降碳和提质的三重效果基础上,成本不断降低并在多个示范工程上成功应用;公司全力推进膜生产线智能化升级,自行设计并建设了绿色低碳及数智化管控于一体的全自动化膜元件生产线等,推动公司绿色低碳与数智化建设。

下阶段,公司将瞄准振动MBR技术研发与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膜污染预测与优化、高品质反渗透膜开发、高性能纳滤膜开发、超微滤膜绿色生产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方向的膜与新材料研究等重点研发领域,以市场为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形成产值,推动“膜”技术革命性创新。

3.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

碧水源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司充分发挥在水务领域的核心优势,持续聚焦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的核心优势,并持续做优运营,打造精益管理,提升资产回报率。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在内的工业、新材料等领域,加大研发与市场拓展,努力提升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公司围绕盐湖提锂、盐湖化工材料、物料分离浓缩与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专用膜产品、吸附材料、配套工艺和系统装备,打通了盐湖提锂全产业链技术路线并已开展项目应用。公司瞄准工业零排设计细分行业,努力在工业零排工艺技术路线方面形成完善技术体系。同时,公司将围绕微孔过滤膜、纳米纤维和超滤膜的研究,开发微生物富集膜、蛋白分离浓缩膜等,形成系列化产品,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化、产业规模化、领航行业化”。

二、夯实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碧水源不断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在保障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最高权力机构的指导下,始终坚持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定位,做强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科学、专业的决策作用;做实监事会,充分保障和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规范行权履职的监督评价作用;做活经营层,确保经理层做好“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系列工作。公司将科学合理界定权责边界,持续优化治理体系,发挥“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质效,加快推动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央企混改治理体系。通过搭建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积极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公司管理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以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在完善ESG治理体系方面,为更好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已将可持续发展(ESG)职能纳入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并调整为战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更好服务公司落实“双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公司将ESG所倡导的理念高度融合在长远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营实践中,以“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在逐年披露ESG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ESG战略规划和工作机制,明确ESG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从董事会和董事会战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层面上对ESG相关工作进行规划与管控。公司将持续深入践行ESG理念,不断总结ESG实践经验,积极提升ESG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不断推动经济绩效、治理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的整体提升,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充分传递公司价值

碧水源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工作,推动公司规范化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公司始终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公司将通过持续优化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持续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优化信息披露内容,促进披露信息精确化、专业化、通俗化。

为更充分的传递公司价值,公司通过多元化方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公司日常通过公告、投资者交流活动、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现场调研、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专栏、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在将公司价值有效传递给资本市场、让投资者对公司有更好理解和认可的同时,也将投资者的关注点等及时反馈给公司管理层,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将持续积极主动向市场传导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透明度,重视投资者的期望和建议,构建与投资者良好互动的生态,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四、持续稳定现金分红,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碧水源坚持以投资者为本,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在扎实自身发展根基的同时,牢固树立回报股东的理念。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连续多年采取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每年均实施了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16亿元,自2019年起,公司将现金分红比例从占当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的10%左右提升至15%以上。

公司将继续兼顾战略发展规划和股东回报,坚持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并结合公司经营现状和业务发展目标,在保障公司内外部业务拓展的情况下,持续加大对股东的回报力度,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与长期的投资回报。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聚焦主业不断加大研发与创新力度,加快战略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通过持续规范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交流、强化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特此公告。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