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中国城乡“翠湖模式”!

发布时间:2022-05-11来源:碧水源、北林科技、北林地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实现“双碳”目标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城乡作为中交集团潜心培育的产业投资运营平台,积极打造“产业+”核心发展模式,发挥“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管理、装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以“核心产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为引领的横向多元化优势,以高站位、大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实践出了一批具有“中国城乡特色”、可落地、可复制的高水平生态发展模式。


其中,“翠湖模式”就是中国城乡深刻领悟“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走通“城市生态模块化打造”之路的成功案例之一。


何为“翠湖模式”?



“翠湖模式”是指中国城乡以核心科技为驱动,发挥“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全产业链优势,依托北京海淀区“翠湖新水源厂+翠湖湿地公园组合为载体,通过就地污水变资源,生产高品质水源持续供给绿色湿地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形成的集合“治水清源”“景观升级”“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有机生态发展模式。该模式具有节能、减排、提质、降本、固碳等优点,堪称打造“城市生态样板间”的经典。



Step 1 治水清源——让科技发挥“膜力”


翠湖湿地公园(全称: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海淀北部“生态绿心”、紧邻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明府花园,总占地面积157.1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就有90公顷。


因湿地素有“天然物种库”之美称,针对湿地湖泊中大量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及鸟类生长对水环境质量提出的严苛要求,中国城乡旗下高科技环保公司——碧水源,依靠扎实的科研实力,结合其在膜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决定采用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在不增加原水厂占地面积基础上,通过“膜法”对出水质量进行提质、节能、降本的工艺改造。


MBR(膜生物反应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膜分离和生物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有效把污水变成可用的水资源,具有污泥产量少、二次污染小、更加节省土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标准——即可作为一般工业用水;而DF膜(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技术是碧水源结集40多位国内外膜技术专家和水处理专家,历时5年研发的洁净水技术,该技术工艺可在低能耗、低操压条件下高效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物、氮磷富营养化物质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相较于其他深度水处理系统,“MBR-DF”双膜系统运行压力降低60%-70%能耗下降60%-65%,双管齐下可谓既治理了污水又新增了水源,相当于一把钥匙打开了两把锁。


改造后的“北京翠湖新水源厂”成为了北京市第一家采用双膜新水源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厂,将污水处理量由每天1万吨提升至了2万吨,在MBR出水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的基础上,再通过DF膜处理系统,每日可产7000吨地表Ⅲ类水标准以上的高品质新生水直接作为地下水源地或水库补充水源,实现“就地造水。据统计,经过“MBR-DF”的双膜净化,翠湖水厂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新生水资源约255万立方米,成功将原来的污水处理厂改造成名副其实的“新水源厂”,变为城市稳定的第二水源。


在碧水源“膜法水科技”的守护下,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被注入翠湖湿地公园,令园内的动植物们过上了无忧无虑“逐水草而居”的幸福生活。


Step 2 景观升级——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翠湖湿地公园不同于常见的城市公园以“为人服务”的功能定位,它还肩负着“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使命。为此,在“翠湖模式”中担当湿地公园设计师角色的——中国城乡旗下景观园林公司北林地景,从规划之初就确立了“这一次,为动物服务”的超前设计理念。


为最大程度保护湿地环境、最小化干预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公园按照规划功能被划分为开放区、封育保护区和封闭区三个部分,其中,供游人们参观游览的开放区域仅占20%。

▲鸿雁一家子正悠闲觅食


为强化湿地公园的独特景观属性,北林地景设计师对现有水体进行了联通,疏浚并增加部分水面,形成湖泊、涧溪、港汊、坑塘、滩涂相结合的湿地水域体系;考虑不同种类水鸟栖息时对水深有不同要求,采用挖筑人工岛屿并建设富有梯度的、适合各类型水鸟栖息的保护区,形成对地形的塑造;根据不同鸟类对生境的差异化需要,将水生植被群落分为了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芦竹群落、菖蒲群落、苦草群落等几大片区,让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园区内还特别为小动物栽种了山桃、海棠、黑枣等“口粮树”,逐步将这里打造成了“鸟类天堂”



公园建成后,区域内的动植物资源得到极大丰富。据最新观测统计数据显示,园区内湿地植物由原有的80种提升至525种;野生鸟类由约40种提升至272种,其中有以青头潜鸭、黑鹳、黑颈鹤、大天鹅、丹顶鹤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56种,和以白鹭、苍鹭、灰雁、赤麻鸭、绿头鸭、黑翅长脚鹬为代表的北京市一二级保护鸟类112种;水生动物由约40种提升至以黑鱼为代表的完整水生动物体系93种;两栖、爬行动物由3种提升至17种;哺乳动物提升至包含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豹猫在内的12种。此外,园区特别设计营造的平原、山区蛙类生境还吸引到了黄纹石龙子、中国林蛙等北京市一二级保护动物9种……





▲部分图片来自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

静谧安全的栖息环境充盈着丰茂的水草和美味的果实,使得翠湖湿地公园不仅化身为植物的世界动物的乐园,也逐渐成为了一座巨大的氧源碳汇资源库


Step 3 生态修复——将“动植物天堂”变为生动现实


翠湖湿地“大家庭”中,植物与动物是不可分割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植物的健康决定着湿地承载力的强弱不仅为动物们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的自然条件,还默默发挥着“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


为助力建设好这一生机盎然的“动植物天堂”,将“翠湖模式”由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城乡旗下全生态领域公司——北林科技作为海淀区生态园林协同创新中心的一员,承担着全程为翠湖湿地公园提供植物品种资源设计与施工、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的重要工作。


对于公园内水生植物展示区的资源配置,北林科技应用物理围合、阻断及浮漂圈等措施设立生态隔离区,新增包括玻利维亚纸沙草、荸荠、埃及白睡莲、大薸、黑叶龙藻等42个水生植物品种。在科学的养护技术指导下,引种的水生植物有效降低了水中磷含量、改善春夏季翠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大大增强翠湖公园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对水中生物群落起到了净化水质、恢复生态平衡的效果。

▲野花组合花海


在湿地两岸,北林科技技术人员多次现场勘察,针对翠湖公园整体进行了野花组合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其郁闭条件、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专门配制出耐盐碱、护坡、耐阴、耐湿、耐阳、耐旱六种组合进行示范。野花组合具有多季开花和养护成本低的优点,不仅使花海观赏效果达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完整性,还可改善园区内的土壤活性、加速土壤熟化,其快速繁衍的特点亦能有效阻止多雨季节枯草落叶并流进入河渠,从而防止公园湖区的水质污染。


此外,具备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全域业务能力的北林科技还承担了园区部分标段含道路广场铺装、水系驳岸施工、苗木绿化种植等在内的园林绿化工程;打造了翠湖公园重点景观“蝴蝶谷”的示范园区,通过在蝴蝶谷内种植蝴蝶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吸引来羽化成熟后的丝带凤蝶和柑橘凤蝶,实现为显花植物进行传粉等功能,促成了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在翠湖新水源厂的滋养下,翠湖湿地公园经过持续多年的人工修复和封育保护,逐渐形成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诗中描绘的模样,由此形成的“翠湖模式”则成为了检验中国城乡“污水资源化、景观园林设计、花卉苗木种植、施工建设运维”纵向一体化城市生态建设能力的“试金石”。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城乡作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运营者、服务者,将继续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织好织密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能力与横向多元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网,在践行系列生态文明思想的道路上,力争贡献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乡模式”!